婆羅洲蛾類誌(The Moths of Borneo)為一套針對婆羅洲及其鄰近地區,撰寫關於中大型蛾類之分類學、系統學與生物地理學介紹的系列書籍。此叢書的發行起緣可溯及1973年由沙巴基金會(Sabah Foundation) 與馬來西亞自然學會(Malayan Nature Society)共同籌策的「Kinabalu山區蛾類專論」,爾後則在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昆蟲系鱗翅學部門的協助下展開此計劃。整套系列由著名東南亞鱗翅目學家Jeremy Daniel Holloway全數撰寫,從1983年發行的<第四卷 舟蛾科>開始,預計每一至二年出版一卷,共計18卷。直至今日,除了<第二卷 斑蛾科>將於2009與2010年間問世之外,其餘已全數出版。
Holloway在最初發行幾卷的前言中提到了東方區系蛾類在分類歷史上混亂的同物異名情形,也提到他想藉由婆羅洲蛾類誌來建立一套穩定分類處理的想法,而翻讀在書籍尾頁的<關於作者>部分,亦可了解作者過去的採集與計畫足跡涵括大部分的巽他大陸與大洋洲生物地理區,除此之外,藉由作者早期任職於大英博物館與檢閱各歐洲博物館館藏的經歷,即可看出這位重量級的鱗翅目的學者,是如何面對交織於世界第三大島上所發生的自然演化與分類歷史故事。
現今世界上許多被廣為採用的蛾類分類處理其實即源自婆羅洲蛾類誌,在各卷中對於屬級劃分、新種與新亞種發表的數量甚為龐大,然而或許礙於篇幅與期刊出版的限制,一些作者新處理的屬級與種級同物異名僅有列表而未加以說明,還待後續研究者與有興趣者詳加研讀。在高階分類的更動上,值得例舉的有將擬燈蛾亞科(Aganainae)由燈蛾科轉至夜蛾科、將毒蛾科劃分為五個族,其中黃毒蛾族(Nygmiini)、白毒蛾族(Leucomini)、銀毒蛾族(Arctornithini)為新建立者,另外也將尺蛾科中的亞科Desmobathrinae Meyrick重新復活使用等。
龐大的著作其流變也值得一提,除了出版年份不依照卷數順序以外,其出版歷史也使得引用文獻上格外需要注意。剛開始的三篇文章是發表於馬來西亞自然協會期刊,並另由Southdend Sdn. Bhd.*在未作內文修改下發行為單行本,也就是<第四卷>、<第十四卷>以及<第一卷>,發表上似乎按著作者處理類群的優先順序排列。爾後一段時間,由於協會期刊發行的速度趕不上作者撰寫的速度,故在接連的兩篇: <第三卷>、<第六卷>以及後續的<第十三卷>僅由Southdend所發行,其後又由兩者併行出版。若手中有合併發行的Southdend系列書本版,尚可注意到文章首頁左上方標明了期刊發行的卷數與頁數。
另外,婆羅洲蛾類誌亦有網路線上版可供瀏覽,網址為:
The Moths of Borneo
除2008年所發行的<第十八卷 長鬚夜蛾亞科與車厚翅夜蛾亞科>以及尚待出版的<第二卷 斑蛾科>之外,其餘卷數皆如紙本之完整內容。
1995年Holloway獲得由鱗翅學會(The Lepidopterists' Society)所頒發的Karl Jorden** 獎章 (the Karl Jordan Medal),以表揚他撰寫婆羅洲蛾類誌的貢獻。
繼婆羅洲蛾類誌之後,在Southdend網頁上亦可看到最新的婆羅洲蛾類書籍訊息。Southdend計畫在未來出版窗蛾科(約275種)與螟蛾總科(約3000種)各一冊,由Holloway與Dr T.M. Whitaker, Dr S. Sutton 以及H.S. Barlow共同撰寫,然而規劃上是以名錄與圖鑑的形式出版,而不若婆羅洲蛾類誌包含了分類修訂建議以及物種地理分布等資訊。目前窗蛾科部份已進入後期籌備的階段,而螟蛾總科一冊將分為文字與彩圖版兩部分來呈現。
相關參考:
[書評] 婆羅洲蛾類誌第五卷 毒蛾科/ [Book review] The Moths of Borneo: Part 5; Family Lymantriidae
[書評] 婆羅洲蛾類誌第七卷 苔蛾亞科/ [Book review] The Moths of Borneo: Part 7; Family Arctiidae, subfamily Lithosiinae
* Sdn. Bhd.為馬來語Sendirian Berhad的簡寫,意指私人企業公司
** Karl Jordan為德國昆蟲學家,從1893年開始於英國Walt Rothschild設立的Tring Museum從事昆蟲分類研究,專長領域為鞘翅目、鱗翅目以及蚤目。他一生發表超過400篇文章,2575種新種,此外亦與Rothschild共同發表851種新種。Karl Jordan Medal於1973年開始頒發給對鱗翅目學有卓越貢獻的研究者 (相關參考)。
Holloway在最初發行幾卷的前言中提到了東方區系蛾類在分類歷史上混亂的同物異名情形,也提到他想藉由婆羅洲蛾類誌來建立一套穩定分類處理的想法,而翻讀在書籍尾頁的<關於作者>部分,亦可了解作者過去的採集與計畫足跡涵括大部分的巽他大陸與大洋洲生物地理區,除此之外,藉由作者早期任職於大英博物館與檢閱各歐洲博物館館藏的經歷,即可看出這位重量級的鱗翅目的學者,是如何面對交織於世界第三大島上所發生的自然演化與分類歷史故事。
現今世界上許多被廣為採用的蛾類分類處理其實即源自婆羅洲蛾類誌,在各卷中對於屬級劃分、新種與新亞種發表的數量甚為龐大,然而或許礙於篇幅與期刊出版的限制,一些作者新處理的屬級與種級同物異名僅有列表而未加以說明,還待後續研究者與有興趣者詳加研讀。在高階分類的更動上,值得例舉的有將擬燈蛾亞科(Aganainae)由燈蛾科轉至夜蛾科、將毒蛾科劃分為五個族,其中黃毒蛾族(Nygmiini)、白毒蛾族(Leucomini)、銀毒蛾族(Arctornithini)為新建立者,另外也將尺蛾科中的亞科Desmobathrinae Meyrick重新復活使用等。
龐大的著作其流變也值得一提,除了出版年份不依照卷數順序以外,其出版歷史也使得引用文獻上格外需要注意。剛開始的三篇文章是發表於馬來西亞自然協會期刊,並另由Southdend Sdn. Bhd.*在未作內文修改下發行為單行本,也就是<第四卷>、<第十四卷>以及<第一卷>,發表上似乎按著作者處理類群的優先順序排列。爾後一段時間,由於協會期刊發行的速度趕不上作者撰寫的速度,故在接連的兩篇: <第三卷>、<第六卷>以及後續的<第十三卷>僅由Southdend所發行,其後又由兩者併行出版。若手中有合併發行的Southdend系列書本版,尚可注意到文章首頁左上方標明了期刊發行的卷數與頁數。
另外,婆羅洲蛾類誌亦有網路線上版可供瀏覽,網址為:
The Moths of Borneo
除2008年所發行的<第十八卷 長鬚夜蛾亞科與車厚翅夜蛾亞科>以及尚待出版的<第二卷 斑蛾科>之外,其餘卷數皆如紙本之完整內容。
1995年Holloway獲得由鱗翅學會(The Lepidopterists' Society)所頒發的Karl Jorden** 獎章 (the Karl Jordan Medal),以表揚他撰寫婆羅洲蛾類誌的貢獻。
繼婆羅洲蛾類誌之後,在Southdend網頁上亦可看到最新的婆羅洲蛾類書籍訊息。Southdend計畫在未來出版窗蛾科(約275種)與螟蛾總科(約3000種)各一冊,由Holloway與Dr T.M. Whitaker, Dr S. Sutton 以及H.S. Barlow共同撰寫,然而規劃上是以名錄與圖鑑的形式出版,而不若婆羅洲蛾類誌包含了分類修訂建議以及物種地理分布等資訊。目前窗蛾科部份已進入後期籌備的階段,而螟蛾總科一冊將分為文字與彩圖版兩部分來呈現。
相關參考:
[書評] 婆羅洲蛾類誌第五卷 毒蛾科/ [Book review] The Moths of Borneo: Part 5; Family Lymantriidae
[書評] 婆羅洲蛾類誌第七卷 苔蛾亞科/ [Book review] The Moths of Borneo: Part 7; Family Arctiidae, subfamily Lithosiinae
* Sdn. Bhd.為馬來語Sendirian Berhad的簡寫,意指私人企業公司
** Karl Jordan為德國昆蟲學家,從1893年開始於英國Walt Rothschild設立的Tring Museum從事昆蟲分類研究,專長領域為鞘翅目、鱗翅目以及蚤目。他一生發表超過400篇文章,2575種新種,此外亦與Rothschild共同發表851種新種。Karl Jordan Medal於1973年開始頒發給對鱗翅目學有卓越貢獻的研究者 (相關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