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我覺得這是一個老話題耶....寄主植物可能並不是主要的問題, 蘭嶼目前那種殘破的環境倒底可以容納多大的族群量? 珠光鳳蝶真的可以像樺斑蝶那樣種個寄主就變多嗎?

我認為趙老師提出這個問題是對的, 不過我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老議題? 因為這件事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談過了. 但我覺得珠光鳳蝶復育工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整件事情的科學背景在那裏!
  • 請問有任何一種生物的族群量和個體數量會維持恆定嗎? 會一直維持成長嗎? 這是基礎生態學常識
  • 珠光鳳蝶會是一種種了寄主就要立竿見影的生物嗎? 就算是校園內的馬利筋, 也不一定有樺斑蝶來產卵吧? 請問怎麼不見有人跑出來說某某年的樺斑蝶怎麼變少了?
  • 蘭嶼的環境那麼糟糕, 已經不只是沒地方種馬兜鈴的問題, 請問蘭嶼有足夠的蜜源植物嗎? 蘭嶼的人工建設和破壞真的有人在管嗎? 還是反正離島建設基金要怎麼弄就怎麼弄?
  • 當一個環境已經破落到一定的程度, 當一種生物的遺傳多樣性已經差到一種程度, 我們能不能在理論上預期這樣的生物會因為多一點寄主植物而變多? 個體變多? 遺傳多樣性就會變高嗎? 還是我們只想看到個體變多?
  • 如果從當年農委會第一次補助珠光鳳蝶復育計畫, 到後來TESRI做了很多年, 整個思維都只想要看到個體變多, 那根本就沒有脫離蝴蝶農場的思維. 如果想要看到蝴蝶變多就弄人工網室養一堆出來放到外面給遊客看就好了不是嗎? 但是倒底要多到什麼程度才叫保育有成呢? 還是說看到台東龍田的裳鳳蝶那麼多, 珠光鳳蝶的保育就應該可以如法刨製呢?
馬兜鈴種錯地方 珠光鳳蝶銳減

瀕臨絕種的保育蝶類蘭嶼珠光鳳蝶,專家調查發現,保育十餘年至今,數量竟回跌到八十四年最初調查數據,數量不到五百隻,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珠光鳳蝶的食源馬兜鈴栽植環境不理想,不適珠光鳳蝶生存。


珠光鳳蝶是蘭嶼特有種,屬台灣原生蝶類體型最大的蝶類,雌蝶展翅可達十四公分,雄蝶後翅在陽光下閃耀藍綠色珍珠光澤,被譽為「飛舞的珍珠」。民國六十年至七十年間遭大量捕捉,加上珠光鳳蝶的食源馬兜鈴生長地也遭濫墾,幾近絕跡,相關單位八十四年復育。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趙仁方表示,珠光鳳蝶復育期間民國八十九年數量達最高峰,當時島上成立復育區,成蝶數量可能超過一千隻,今年發現成蝶不到五百隻。

為何這樣?他觀察,可能和珠光鳳蝶食源馬兜鈴的栽培位置有關。趙仁方說,珠光鳳蝶幼蟲喜歡的食源是兩百至三百公分高、直徑超過六毫米的兩年生以上馬兜鈴老株,周邊環境最好是全遮蔭或半遮蔭,但幾年前復育栽培的馬兜鈴生長不及供應,反而成為紅紋鳳蝶幼蟲的最佳生長區。

團隊已在蘭嶼尋求適當區栽育兩年生以上的馬兜鈴,目前已試栽一百株,未來也將持續入島栽種,希望讓珠光鳳蝶再度翩翩飛舞在蘭嶼的天空。

【2010/05/25 聯合報】

沒有留言: